俗話說:「秋風起,蟹腳肥」。每至秋時,正是螃蟹黃溢膏多、成熟肥美的時候,五花大綁的大閘蟹們紛紛上市,蟹香撲鼻,很多愛蟹之人都是垂涎欲滴。
螃蟹風味獨特、營養豐富,科學科學證明,螃蟹富含蛋白質、脂肪、以及10多種人體所必須的游離氨基酸等營養成分,對人體十分有益。
螃蟹自古以來就被人們視為珍品,有著「食中珍味」的美譽,民間更有著「一盤蟹,頂桌菜」的說法,甚至可與鮑魚、海參媲美,享有「水產三珍」之譽。
關于食用螃蟹的方式有很多,例如蒸、煮、炒、炸、腌、烤等等, 不過為了保持螃蟹的鮮度,大多數人吃螃蟹的方式都是蒸煮,將鮮活的螃蟹洗干凈,煮前將螃蟹綁起來后,仰著直接放進鍋里蒸。
但眾所周知螃蟹,屬于一種無脊椎甲殼類動物。
長期以來,人類覺得雖然螃蟹在沸騰的熱鍋中慢慢掙扎死去,看起來很可憐,但是它沒有缺乏一根通貫全身的脊椎,因此認為螃蟹可能并不會感知疼痛。
然而,英國科學家一項調查報告稱,螃蟹和龍蝦、章魚等動物能夠感知疼痛或者痛苦,并呼吁人們不要采取活煮的烹飪方式,這樣太殘忍了。
螃蟹也會疼?
倫敦經濟學院的專家們在研究了300項科學實驗得出結論,頭足類動物(如章魚、魷魚、墨魚)以及十足目動物(如螃蟹、龍蝦和小龍蝦),應被視為「有知覺的動物」。
英國科學家還呼吁人們不要活煮螃蟹、龍蝦等,這是對動物的一種折磨。
關于無脊椎動物是否能感到疼痛,愛爾蘭動物學家羅伯特·埃爾伍德曾提出過一個觀點,便是看無脊椎動物受到傷害時,會不會像哺乳動物那樣,產生一種伴隨疼痛感的應激反應,例如出現「照料傷口」的行為。
埃爾伍德先是用蝦做實驗,用刺激物刷蝦的觸角時,它會不斷用前足梳洗受傷害的觸角,直到埃爾伍德對它使用麻醉劑后,這種行為才停止。
隨后埃爾伍德又用螃蟹做實驗,他用電擊寄居蟹的某個部位,寄居蟹竟然會長時間摩擦那個部位。埃爾伍德還發現,如果寄居蟹的一只螯脫落,它也會不停地摩擦傷口。
埃爾伍德認為,無脊椎動物這種反應,是一種相當有意識的行為,它們其實能感覺到疼痛感。
在網上有人分享過一個照片,一只被蒸熟的螃蟹,它右邊的鉗子深深地扎進了左邊的鉗子里......
不少人看到這一幕都心生憐憫,想象著螃蟹活活被蒸煮的過程,認為這對螃蟹來說是一件極其殘酷的事情。
然而,對此有人又提出另一種疑問,活煮螃蟹太殘忍,但是吃死螃蟹會中毒又該怎麼辦?
有研究發現,當螃蟹垂死或已經死亡,蟹體內的組氧酸會分解產生組胺。
組胺是一種有毒物質,隨著蟹死亡時間越長,毒性可能會越大,即使煮熟了,這種毒素也不易被破壞,提醒人們千萬不要吃死蟹。
一方面是出于人道,一方面是人體的安全,那人類到底該怎麼好好吃蟹呢?
英國科學家建議下鍋前, 考慮先電暈或者先將它們放進冰箱低溫冷藏,使其逐漸失去意識后再進行烹煮更為人道,這些做法也得到了不少動物保護主義者的支持。
不過,不管以何種方式食用螃蟹,以下這一方式,提醒大家千萬不要嘗試!
切勿生吃螃蟹
民間流傳有這種說法:「生吃螃蟹長力氣」,一些人甚至有生吃螃蟹的習慣,實際上這種說法并不科學,生吃螃蟹也相當危險。
螃蟹生長在江海湖泊里,以水草、腐爛動物等小生物為食,因此螃蟹的體表、鰓部和胃腸難免會積聚有細菌、病毒。
如果生吃或者吃沒煮熟的螃蟹,很可能會感染一種名為肺吸蟲病的慢性寄生蟲病。
研究發現,肺吸蟲寄生在人體肺里,刺激或破壞肺組織,會引起咳嗽,甚至咯血,若侵入腦部,則會引起癱瘓。
提醒大家:螃蟹雖美味,但一定要蒸煮熟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