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撿到40多斤「巨鱉」,拒絕2萬收購價「執意放生」,行家大呼「壞事」

aiya 2022/11/07 檢舉 我要評論

鱉,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甲魚,對于廣大吃貨來說并不陌生,我國食用甲魚的歷史更是可以追溯到周代,當時生活在岐山的人們就將甲魚當做宮廷美食來對待,春秋時期鄭靈公故意不分甲魚肉給大臣子宋,結果子宋大怒憤而起兵殺了鄭靈公,時至今日吃甲魚亡國的故事還是讓人覺得挺稀奇的。

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去河里抓只甲魚回家補補的情景基本停留在了上個世紀,野生甲魚味道雖好就是長得太慢,在反復的「掃蕩」之下,原本除了新疆、青海和西藏地區外在其它省份和地區分布廣泛的野生甲魚,現在已經非常少見了,如果是打魚運氣好捕上來一只甲魚,不用去菜市場,路邊一站張口500,買家那是眼睛都不帶眨一下搶購,可見野生甲魚的稀罕程度。

村民撿到40斤巨鱉,拒絕2萬收購價執意放生

一方面野生甲魚有價無市,另一方面近些年「巨鱉」的身影可是頻頻出現在新聞里。

近期一則村民撿到40斤巨鱉執意放生的視訊引起了網友的關注,視訊里的巨鱉足有23.3公斤,對于野生甲魚來說,生長速度粗略來算大概3年長1斤,以此類推的話這麼重的甲魚怎麼算也得百歲以上,況且野生甲魚生長到3斤左右的時候體重增加的就非常緩慢了,所以這麼大個的甲魚在面前爬,確實有點讓人難以置信。

根據這位村民的介紹,撿到這只巨鱉之后,當即就有人出價2萬元買走,但這位村民說什麼也不賣,執意要把甲魚放生,不少人看熱鬧的村民也都支持他的行為,因為這個老鱉在我國民間一直有個「鱉仙報恩」的傳說,百姓對于老鱉有著本能的敬畏之情,同時放生本身也是一種「積德」的行為,也顧及到野生甲魚屬于保護動物,所以最終這只巨鱉回歸到了自然水域。

然而就在這件事圓滿結束之時,一些行家看到這個視訊后卻對該村民的行為表示「壞事」,難道放生還成了壞事嗎?原來這個巨鱉可不是我們印象中活了不知多久的中華鱉,而是近些年有名的外來物種佛羅里達鱉,對生態環境有巨大的破壞力。

「巨鱉」成外來物種,怎麼回事?

佛羅里達鱉又被稱為「珍珠鱉」,以背甲上大塊分布的黑斑和鱉裙上如同珍珠一般的疣粒得名,這種鱉原本分布在美洲,因為長得快被商家看中,我國本地的中華鱉在養殖的環境下,幼鱉經過3年多的生長可長到3斤左右,但對于佛羅里達鱉來說,3年養殖體型大的雌鱉可以長到8斤多,而養殖5年可以長到20斤左右,生長速度和出肉率都是中華鱉難以相比的。

同時中華鱉的生長速度緩慢導致養殖成本過高,居高不下的價格讓普通消費者難以接受,于是養殖戶開始盯上了生長快、抗病害能力強的佛羅里達鱉。

從上個世紀九十年代開始,我國就有零星的養殖戶引進佛羅里達鱉進行養殖,但這種鱉并不是我們想象中的「搖錢樹」,一上市就給這些養殖戶潑了盆冷水,因為佛羅里達鱉的肉質又粗又柴,一時間讓習慣了中華鱉味道的消費者難以接受,市場反響一般也就沒激起什麼浪花。

不過就進入二十一世紀之后,我國經濟飛速發展,餐飲業空前發達,調味品的厲害之處甚至讓許多網友調侃「煮皮鞋都好吃」,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新生代嘗過純正中華鱉的人并不多,這也給食用門檻較低的佛羅里達鱉真正「發光」的機會,一時間大江南北廣泛養殖。

放生加速佛羅里達鱉的泛濫

佛羅里達鱉的食性非常雜,自然環境下捕食小魚、蝦蟹、水蚯蚓、水生昆蟲和螺等底棲動物,有時也少量采食嫩的水生植物,在自然水域食物短缺的情況下,完全是來者不拒能吃就行,加上龐大的體型帶來的競爭優勢,所到之處鮮有天敵制約,所以成為了破壞力巨大的入侵物種。

佛羅里達鱉的入侵之路,一方面來自各大養殖基地意外逃跑,另一方面就是人為的放生了。

近些年全國各地「放生熱」此起彼伏,原本拯救生命的善舉,演變成為達到某種目的大規模的「無腦」放生,電視劇《西游記》里少年唐僧從漁夫手里救下一條鯉魚放生,到現在成了論麻袋幾十斤的放生,放生場面一度讓人以為是垂釣園老板在投魚。

除了放生魚,放生鱉的人也不在少數,很多人甚至分不清中華鱉和佛羅里達鱉的區別,在菜市場就幾十塊錢「低成本」買只佛羅里達鱉就直奔河湖,這樣的「善舉」,就算真的有神仙記錄功德,也只能感慨「沒文化真可怕」。

在一篇名為《黃河中游流域外來龜、鱉類對原有種類的生態威脅》的論文中提到了黃河流域已經有相當數量的佛羅里達鱉,脆弱的黃河濕地生態系統隨時受到這些外來物種的威脅,除此之外,長江流域的禁漁計劃同樣給了佛羅里達鱉繁殖的機會。

也就是說,近期各地頻繁被報道的幾十斤「巨鱉」,無一例外都是佛羅里達鱉,可見自然水域佛羅里達鱉的入侵形勢非常不樂觀。

那野外的佛羅里達鱉能靠吃來解決泛濫的問題嗎?很遺憾并不能,野外生長的佛羅里達鱉因為食性雜,體內積累的重金屬以及細菌寄生蟲已經完全不適合食用,強行食用還會有食物中毒的風險,如果下決心治理的話,我想先從禁止放生開始比較有限效果。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