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球進化的過程中很多地方都屬于「寵兒」,例如澳大利亞就特別適合各種動物繁衍生息,甚至很多古老物種,都在這里得以保留。雖然是一塊風水寶地,但是也有它自己的煩惱。
例如引進任何一個物種,很快就會在澳大利亞泛濫成災。當下最大的難題就是兔子和野豬,上百億只野兔,每年都需要消耗大量的「經費」,那為什麼全身是寶的兔子,會變成災難呢?
第一:澳大利亞原本沒有兔子這一物種,在「貴族」的飼養過程中,意外出逃后慢慢形成規模。
導致兔子泛濫的主要原因就是「繁殖能力出眾」,不同于其他物種,兔子能夠一邊生一邊懷。簡單來說就是雙子宮,一年能夠生6窩,繁殖能力絲毫不亞于老鼠。從幾只到幾萬只,再到如今的上百億只,兔子成功依靠繁殖能力,搶占了這塊風水寶地。兔子開心了,澳大利亞的農業卻遭到了重創。
第二:面對泛濫成災的兔子,澳大利亞人采取過生物克制的辦法,結果引進的赤狐很快也開始泛濫。被迫澳大利亞開始采用人工獵殺的辦法,但是一個人要打死500只才能控制兔子數量,還沒有計算在此期間生的小兔子。
面對被啃禿的地皮,澳大利亞徹底地「怒」了。決定用生物病毒屠宰兔子,簡單來說就是散播一種病毒,專門針對兔子。這種病毒并不罕見,所以很快就得到了落實。
第三:當病毒開始肆虐,兔子的數量也開始明顯下降,但是這導致了一個更加嚴重的問題。大量的兔子攜帶病毒,所以澳大利亞人根本不敢吃。這也是為什麼當地人會說:打死的兔子千萬別吃。久而久之病毒不斷蔓延,兔子也開始出現「抗體」,生物病毒計劃不但沒有成功,反而導致兔子肉開始被民眾抵制。
其實這個問題并不難,將兔子打死做成食品,然后將兔子的皮毛做成「商品」,例如各種衣服、帽子等。一來一回兔子不就從災難,變成了GDP嗎?
可惜澳大利亞一直以為,自己不愛吃兔子,其他國家也不吃。所以開始投毒,導致兔子變成了「病毒」的代名詞,民眾更加不敢吃。不得不說飲食文化也并非「毫無用處」,只是一些人想不到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