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人把兩頭體型相當的野生雄性獅子和老虎放進同一個大坑里,獅子是打也打不過,逃也逃不掉,多次被老虎一口咬向脖子。幸虧雄獅的鬃毛夠厚,才一次次地虎口脫險。最后獅子只能貼著坑底的邊緣不停地移動,盡量拉開與老虎的距離。
同樣的道理,想要獅子和老虎吃大猩猩,首先得把它們關進同一個大坑里。
大猩猩的天敵是花豹,花豹通常會借著夜色的掩護去偷襲大猩猩的宿營地,熟睡中的大猩猩很容易被花豹一口咬死。一旦偷襲得手,大猩猩就會遭受慘重的損失。每年死亡的大猩猩中有相當大的比例是花豹的攻擊造成的。
即便是花豹這種兇猛、敏捷的獵手,只要沒能一口將大猩猩咬死,同樣會付出沉重的代價。
1988年在中非,一頭花豹由于沒能一招斃敵,被大猩猩撿起樹干一頓胖揍。事后研究人員在現場發現了這根沾滿血跡的樹干,并且根據打斗的痕跡推斷出偷襲者為花豹,反擊者為一只成年雄性大猩猩。
大猩猩雖然身體強壯、力量驚人,但是面對擅長偷襲的花豹卻很少有反擊的機會,而花豹的這些技能在獅子、老虎看來不過是小兒科而已。既然如此,作為草原之王的獅子與森林之王的老虎,為什麼不吃大猩猩?是因為大猩猩有什麼專克它們的絕招嗎?我們可以比較一下它們的戰斗力。
01 大猩猩和獅子、老虎體型的比較
大猩猩是人類的近親,也是靈長目、人科中體型最大的一個屬。大猩猩直立時的高度能夠達到大約1.75米,四肢著地時的肩高約為0.85米,它的臂展超過2米。成年雄性大猩猩的體重在130~180千克之間,最大可達230千克,成年雌性大猩猩的體重在60~100千克之間。
獅子屬貓科動物,最大體長可以超過3米,體型較大的成年非洲雄獅體重均值為240千克,體型較小的亞洲獅成年雄獅體重超過200千克,成年雌獅體重在130~200千克之間。
老虎也屬于貓科動物,體型最大的西伯利亞虎體長接近4米,體重超過400千克,體型最小的蘇門答臘虎的體重還不到150千克。
單從體型上看,雄性大猩猩勉強可以和獅子、老虎一戰,雌性大猩猩完全就不是一個級別。
02 大猩猩和獅子、老虎力量的比較
大猩猩的肌肉強度和骨骼密度是人類的5倍,力量更是達到了自身體重的10倍。一只成年雄性大猩猩的力量約為成年男性的8倍,可以輕松舉起800千克以上的重物,成年雌性大猩猩的力量也高達成年男性的4倍。
曾經有一只憤怒的成年雄性大猩猩一拳就擊碎了動物園的鋼化玻璃。大猩猩雖然是素食動物,但是它的咬合力卻高達600千克。
獅子和老虎都有30顆牙齒,其中包含4顆犬齒,14顆裂齒與12顆門齒。獅子的咬合力均值為400千克,咬合深度均值為9厘米。老虎的咬合力均值為450千克,咬合深度均值為11厘米。
單從力量上看,大猩猩完全可以匹敵獅子與老虎。
03 大猩猩與獅子、老虎速度的比較
大猩猩生活于森林之中,生存環境決定了它在速度方面并不需要極高的天賦,但是大猩猩卻擁有驚人的奔跑速度與耐力。人類的平均奔跑速度約為每小時20千米,百米飛人博爾特的最高瞬間速度為每小時45千米。大猩猩可以以每小時40千米的速度持續奔跑一小時。
作為草原霸主,速度是獅子傲視群雄的必殺技之一,獅子的奔跑速度可達每小時70千米。
老虎主要生活在山地森林之中,它的活動區域與捕獵手段決定了它并不需要在速度方面有太高的天賦。老虎在搜索到合適的獵物后,會潛行接近,然后在近距離突然竄出將獵物撲殺。老虎的奔跑速度為每小時54千米。
大猩猩在速度方面的天賦雖然遠超人類,但是與獅子、老虎相比還是落了下風。
04 大猩猩與獅子、老虎戰斗方式的比較
大猩猩是群居動物,一個群體由一只成年雄猩猩、數只成年雌猩猩與不到10歲的幼崽組成。成員數量少則三五個,多則二三十個。
雌性幼崽成年后可以選擇繼續留在這個群體,或者去加入其他群體。雄性幼崽成年后將被趕出這個群體,留下的唯一方法是擊敗原有的成年雄性大猩猩,并將其趕走,自己成為新的首領。
大猩猩以素食為主,主動攻擊其它動物的情況較為罕見。在群體棲息地會安排大猩猩輪流負責警戒,當發現敵人入侵時通過聲音通知全體成員。
大猩猩可以發出幾十種聲音進行彼此間的信息交流,通過同伴們的發聲可以確定每個成員所在的位置。一旦收到警報聲,所有成員便會一邊拍打自己的胸部,一邊大聲呼叫,并且在領地內蹦跳不止,這種集體行為大多數情況下都可以將入侵者嚇退。
與此同時,雄性大猩猩會向入侵者方向沖去,擋在入侵者與其它大猩猩之間。一旦沖突升級,雄性大猩猩便會上前拼死一搏,為雌性大猩猩和幼崽贏得逃跑的時間。
老虎特立獨行,追求一招制敵。在確定攻擊目標后,老虎會壓低身子,悄悄向目標靠近,在達到攻擊距離后一躍而起,一下將獵物撲倒,然后一口咬住獵物的脖子,直至獵物斃命。
獅子團隊由雄獅守護領地,雌獅出門狩獵。當雌獅外出搜尋獵物時,幼崽們便會跟隨雄獅一起在領地內悠閑地等待。
為了降低自身受到傷害的機率,獅子會優先選擇落單的個體作為攻擊目標。在團隊成員到達各自的攻擊位置后,一只雌獅便會迅速沖出,追趕目標,在其它方位早已潛伏好的成員也會協同出擊,對獵物進行圍追堵截。
當一只雌獅追趕上獵物后,會采用鎖喉的方式盡量將獵物控制住,稍后趕到的其它雌獅會加入戰局,一同對獵物進行撕咬,直至獵物倒斃。
大猩猩更擅長的是第一時間發現入侵者并將其嚇退,老虎擅長隱蔽突襲,獅子擅長團隊協同進攻。大猩猩如果正面硬剛獅子與老虎的話,很可能要吃大虧。
05 既然打得過,那麼獅子與老虎為什麼不吃大猩猩呢?
老虎棲息在山地叢林之中,全世界野生老虎的總數還不到4000只,并且現在野生老虎的分布范圍僅限于南亞、東南亞與東北亞的少數地區。
獅子主要在熱帶稀樹草原與草地活動,偶爾會進入旱地與灌木地帶,分布范圍為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區的草原以及印度的吉爾地區。
大猩猩是大猩猩屬類人猿的總稱,現存2個種、4個亞種,分布區域全部為非洲赤道附近。
從大猩猩與獅子、老虎的分布區域可以看出,大猩猩與老虎相隔千里,沒有碰面的機會,大猩猩與獅子的分布區域有很多的重合部分。
既然分布區域有重合,那麼獅子為什麼不吃大猩猩呢?
首先,標注的只是大致區域,并且在區域范圍內分布的種群數量并不多,所以大猩猩與獅子碰面的機會比較少。
其次,大猩猩生活在森林之中,獅子主要在草原活動,很少在林區出沒。這樣一來,大猩猩與獅子就幾乎沒有碰面的機會了。
獅子與老虎之所以不吃大猩猩,并不是因為打不過,而是因為它們的活動區域幾乎沒有交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