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是「冷血動物」沒有感情,無法被喂熟,為什麼養蛇的人很少被咬?

aiya 2023/03/07 檢舉 我要評論

大型動物從體溫調節的能力方面來看大體可以分為三類,冷血動物、中溫動物和恒溫動物。

冷血動物和恒溫動物相對應,冷血動物無法自主調節體溫需要靠環境幫助,恒溫動物通過產熱和散熱的平衡保持恒定的體溫,中溫動物處于兩者之間,能在一定溫度范圍內調節體溫,體溫過低或者過高就沒辦法了。

蛇是一種典型的冷血動物,所以實際上的蛇主要分布在溫暖的陸地上或者海洋中,主要活動在熱帶、亞熱帶和溫帶,寒帶沒有蛇的身影,溫帶和亞熱帶有四季變換,所以蛇冬季冬眠,集中于夏季活動,若是冬季把它們從洞里拽出來倒也不至于立馬死亡,不過活動性會很低,熱帶的蛇最幸福,不分季節隨時都可以出來活動。

盡管蛇的樣貌對很多人來說都難以接受,看到就覺得不寒而栗、渾身起雞皮疙瘩,可是這個世界上還是有一些獵奇的人會養蛇作為寵物。

當然,蛇也有相關的產業,因此有很多人專門飼養蛇,比如飼養毒蛇提取毒液用于醫學上制造抗毒血清,蟒蛇的皮可以用于制作傳統的樂器比如二胡等。將蛇作為寵物飼養的人還是很少的,畢竟蛇這東西有一定的危險性。

蛇是一種古老的動物,因此在進化上蛇比較原始,它們的腦子構成相當簡單,相當于人類的腦干加一些腦髓質,對于人類來說,大腦皮層負責理性思考,髓質中有情緒中樞,腦干中則分布著很多維持生命最基本的生理功能的中樞。蛇的腦子簡單導致它們缺乏情感,不僅如此,由于缺乏腦皮層,蛇的智力是很低的,可以說沒有記憶力,因此傳說中的蛇報復人之類的都是謠傳。

蛇的這種特點導致蛇很難被喂熟,它們很多時候就是靠著本能活動,比如捕獵這樣的行為,基本上不需要太多的思考,受進化固定在腦中的行為模式決定,攻擊人的時候主要是自衛,也是進化產生的行為模式,面對人的時候它們基本只有三條路,不理、逃走、自衛攻擊,自衛的發生和外界威脅的距離有關,距離近則會激發自衛行為,距離遠就逃。

蛇記憶不好這個特點導致它們不能被喂熟,所謂的喂熟是指產生感情,這需要有一定的智商和記憶力,比如貓狗,它們也是哺乳動物,雖然大腦皮層也比人類差很多,可是它們卻有情緒中樞,通過食物可以讓貓狗形成條件反射,也就是可以通過訓練掌握一定的技能。可是蛇的腦子記憶力不行,喂了它也記不住,沒有情緒中樞,也無法產生對人類的依賴感情。

養蛇的人不是不會被咬,而是很多時候自己養的蛇就算自己被咬了也不會聲張,我國有很多養蛇人都被蛇咬過,甚至有些還被飼養的毒蛇咬了。

在喂食的時候很容易被咬,蛇不像人類,它們靠嗅覺、紅外等定位獵物,腦中無法形成清晰的影像,因此很難精確定位,所以它們的捕食模式就是盡量張大嘴咬一口,毒蛇注入毒液,撲通的蛇咬住獵物之后就迅速纏繞上去。

在喂食的時候,蛇有時候就把握不好食物的位置一下子咬到人的身上。不過大多數蛇一般情況下也不會招惹人類,因為人類的身軀相對于蛇還是很大的,世界上很少有蛇能將人吞下去,所以在見到這麼大的動物時,蛇甚至是蟒蛇都會偷偷溜走。養蛇的人大多時候不被咬就是這個原因,而不是蛇產生了對人的感情。在人工飼養環境下蛇的食物充足,它們就沒必要咬人。

另外一個因素是蛇的適應性。

養蛇的人和蛇朝夕相處,蛇習慣了周圍有一個氣味特殊的存在,而在它們的感知中,人類這樣的體型它們打不過、吞不下,所以不會輕易咬人。

說到底蛇的腦子太簡單了,不容它們做出復雜的思考,全憑本能,本能覺得能吞下,就算是鱷魚也敢攻擊,東南亞、美國由于吞食鱷魚被撐破肚皮的蛇也偶爾可以見到。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