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一位村民在野地抓了4只野雞,沒想到被判處5年,并繳納10000罰款,同時還要賠償資源損失費20000元。
我想大家一定會好奇,不就是抓了4只野雞嗎?而且還是在野地抓的,為什麼會付出如此高的代價?野雞究竟是什麼物種?
野雞
其實野雞這個稱呼只是老百姓對 雉雞類動物的俗稱,雄性的羽毛非常華麗,在脖頸處還有一個白圈,看上去就像是帶了一個銀色項圈。
而雌性就不一樣了,渾身上下呈灰色,羽毛沒有雄性的那麼美,對比之下雌性就像是「小土妞」,可即便如此也抵擋不住雄雞的窮追不舍。
野雞主要分布在我國東部,作為雜食類的禽類,野雞的肉質必然要比家雞更勝一籌,但是你想想看當初抓野雞被判入獄的村民,還敢對它下手嗎?
為什麼一只野雞,會有如此大「威力」?
其實在2000年之前,野雞還沒有進入 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行列,所以有些人為了滿足自己的味蕾,就會抓捕野雞,甚至花重金買野雞。
商人自然不會放過這一賺錢機會,開始大肆捕殺野雞,就這樣野雞變成了 瀕危物種,這就像是當年的 北美旅鴿,因為貪吃的美國人,將100億只旅鴿捕殺的一只不剩。
所以我國為了防止野雞像北美旅鴿一樣,在2000年之后野雞擁有了國家的「保護傘」,待遇和 紅腹錦雞一樣,這是不是就是典型的「野雞變鳳凰」?
東北野雞泛濫成災,村民苦不堪言
進入國家保護動物行列的野雞,人們再也不敢對它「伸手」,山上的野雞數量開始增加,甚至在東北的一些地區,野雞已經出現了泛濫的情況。
如果說以前的野雞的活動范圍是樹林中,偶爾才會有幾只跑到莊稼地;但是現在的野雞的活動范圍已經擴散到山下,畢竟數量增加之后,山上的食物來源就會變少,為了生存,野雞不得不下山尋找食物。
這對于農民來說,對野雞真的是討厭但又無可奈何,因為它們常常會流竄到田地里偷吃糧食、毀壞莊稼,又不能打就只能驅趕,但是驅趕之后它們依然會折返,吃貨們看了也只能流口水,卻沒人敢吃。
野雞的泛濫不僅僅是因為列入保護動物
其實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野雞的繁殖能力非常強,否則為什麼藍鯨這樣的物種,至今仍處于瀕危行列?
野雞不僅繁殖能力強,而且存活率也是非常高的,一般情況下,一只雌性野雞在春、夏季能繁殖 2--3窩,每一窩大概十幾只。
而且野雞的活動能力非常強,不僅跑得快,它還能飛,盡管飛行能力不及鳥類,但足以躲避天敵的攻擊。
另外野雞的天敵一般就是狐貍、狼、老鷹這樣的物種,相對于野雞來說,天敵的數量非常少,甚至可以說野雞基本上不會有機會見到天敵,自然數量迅速回升。
最后:
野雞數量的驟增,也間接地說明了,我國在野生動物保護方面取得了成功。但是一個物種的數量太多,也會影響自然界的生態平衡,同時影響人類的生活。
所以如何才能實現野生動物和人類的和平共處,是未來我們一定會面對的問題,不過大家一定不要覺得現在野雞泛濫就可以對其「下手」,畢竟動物保護法依然還在,別因為一點蠅頭小利而付出慘痛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