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8只瀕危物種鳥類,「鷹身猴臉」太奇特,小時候長得清涼,「成年后長得敗火」

花樱 2022/09/14 檢舉 我要評論

連云港發現8只瀕危物種猴面鷹

‘近日,連云港市灌云縣楊集鎮潮河灣景區濕地公園的綠化隊正在開展除草作業,有個工人突然在8區的雜草里看到了幾只奇怪的鳥類,臉上雜色很多,圓頭圓腦的,黑黢黢的眼睛直勾勾地盯著人看,工人感覺乍一看這幾只鳥有點嚇人。它們的鳥窩就在旁邊,里面還有很多只流血的死老鼠。

會出現在濕地公園的,而且長得這麼別致,大機率是某種保護動物了。綠化隊的領班也不知道怎麼處理,于是決定先停止這個區域的除草工作,將這6只奇怪的鳥放在紙箱里帶回家。然后他把情況匯報給景區所在地后山村負責人,并詢問了村里的林業部門。

林業部門的工作人員很快就辨認出,這6只鳥類是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猴面鷹的幼鳥。既然巢穴里還有死老鼠,說明它們的父母還在照顧它們,把它們帶回來其實不太好,會讓它們沾染人味,沒準會讓其父母放棄撫養它們。

但帶都帶回來了,于是工作人員趕忙對這6只幼年猴面鷹進行檢查,確定它們都沒有受傷,謹慎也很好后,就將其放回原鳥窩處放生并設保護設施。觀察了一段時間后,好在猴面鷹父母依舊在狩獵后將獵物帶回巢穴,這場烏龍并沒有造成影響。

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下這種動物。

猴面鷹的形態特征

猴面鷹的正式中文名應該叫草鸮,不過猴面鷹這個別名確實很形象。雄性草鸮的面盤子是心形的,為白色,它們還有一條狹窄的淺色領口,底部有深色邊緣,眼睛雖然看起來很深邃,但其實在貓頭鷹界算是比較小的了,眼下還有淺黃色和黑色的「淚痕」;雌性的面部顏色則是淡橙色,帶有黑色斑點。

成年后的它們面部特別像一個面無表情的日本藝伎妝容的小孩,因為這張臉誕生出來的恐怖故事還真不少,但我覺得小時候的它們才有點嚇人。

幼鳥臉上的毛比較稀疏,因此粉色的皮膚會透過羽毛隱約地顯現出來,它們的眼睛,鼻孔和鳥喙很集中,從中心又有黑褐色的羽毛向外延伸,就像發霉了一樣。最厲害的地方在于,它們的身體羽毛是黃栗色的,跟臉部顏色的過度很生硬,看起來像帶了面具似的。

草鸮擁有中等體型,體長在32厘米左右,體重約為450克。它們的羽毛并不多,顯得它們腿很長,看起來像是開了大頭特效的瘦弱小鳥。不過它們的翅膀就比較長且寬了,羽毛也比較豐富,同時顏色層次也比較多,上面有條深褐色和淺黃色的銀色斑點,下翅為白色,有細密的黑色斑點和深色的翼尖。這對翅膀讓它們可以緩慢地拍打翅膀仍然保持平衡,也可以加速滑翔飛行,方便它們的腿拖在后面或低垂以用腳捕捉獵物。

生活習性

草鸮和大部分貓頭鷹一樣,在夜間進行捕獵,它們通常飛得不高,在離地4-5米的位置滑翔著,或者懸停在空中尋找獵物。它們不是靠深邃的眼睛鎖定獵物,而是靠敏銳的聽覺定位,確定位置后,它們會垂直地扭動并俯沖,頭先向下低垂,爪子在最后一刻向獵物猛撲過去。

它們的獵物包括各種小型哺乳動物,尤其是嚙齒動物,以及昆蟲和其他鳥類。抓到獵物后,它們要麼帶回巢穴喂幼鳥,要麼直接在地上吃。

如果溫度,環境,安全性,食物等方面都適宜,它們一年四季都可以繁殖。草鸮喜歡把巢穴建立在茂密的草叢里,巢由刮過的空心或踩踏過的植物莖組成。

雌性每次可產卵3-8顆,孵卵的工作也是雌性進行的,雄性則在夜間不斷狩獵帶來食物,確保雌性的營養。孵化后,雌性和雄性都會開始狩獵,悉心照顧幼鳥2個月,直到它們能夠起飛。

后記

從它們巢穴建立在草叢中的設定,就可以知道它們為何會受到威脅。顯然草地轉為耕作地和放牧地成為了最主要的威脅,此外城市的擴張,沼澤的排水和采沙等人類活動都會對它們造成影響。

但好在我國的自然保護區數量夠多,而且它們因為沒有其他貓頭鷹那麼有觀賞性,因此不會被偷獵者盯上。

所以目前它們的種群數量雖然不多,但還是比較穩定的,希望能繼續保持。


用戶評論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