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給牛涂上假眼睛」可阻止獅子襲擊?科學家「研究了2061頭牛」找到好方法!

「給牛涂上假眼睛」可阻止獅子襲擊?科學家「研究了2061頭牛」找到好方法!
2022/06/07
2022/06/07

每年的8月10日是「世界獅子日」,該節日的目的是希望喚起公眾對獅子的關注和保護。在過去70多年時間里,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野生獅子的數量大約減少了90%。而在非洲,非洲獅已經從94%的歷史范圍中消失。獅子分布范圍縮小、數量下降的最大原因是草原被改造成農田和城市,而偷獵和報復性獵殺是它們面臨的另兩個嚴重威脅。

圖:非洲獅一家

針對獅子的報復性獵殺

提起報復性獵殺,一些人還會覺得陌生。事實上,放眼全球,報復性獵殺是導致許多貓科動物數量下降的主要因素之一。針對貓科動物的報復性獵捕,通常是指貓科動物捕食了人類喂養的家禽家畜,給人類帶來了經濟損失,人類會出于報復的心理滅掉「作案」的貓科動物。

野生貓科動物通常以野生獵物為食,但它們有時也會捕食人類圈養的動物,如獅子會捕食牛,雪豹會捕食山羊,豹子會捕食狗,豹貓會捕食雞等等。如果人類不能忍受貓科動物帶來的損失,就可能采取下毒、設陷阱等方式將其消滅。

圖:一只獅子因捕殺家畜被牧民下毒毒亡

報復性獵捕現象的存在,嚴重威脅著獅子的生存。在非洲,每年都有數百只獅子因捕了牧民的牲畜而被牧民毒害或用鋒利的武器消滅。這給獅子脆弱的種群帶來了很大的打擊。那麼,如何避免獅子遭到報復性獵捕呢?

從邏輯上來講, 要想避免獅子被人類報復,首先要保護好家畜——只要獅子沒有捕家畜,人類就不會對它們懷恨在心。在有獅子出沒的地方,目前常采用的方式有:設置更堅固的畜欄,使獅子不能闖入;減少家畜「戶外活動」的時間,降低它們和獅子相遇的機率;安排更多的人力守護牛群,一旦發現獅子出現及時做好防護準備……

圖:馬賽人在草原上牧牛

然而, 這些方式并不太理想。比如,牧民的牛群需要在開放的草原上吃草,而不能把它們長時間關在畜欄里;有時為了尋找合適的草場,牧民會趕著牛群走上數十公里,畜欄往往不能一起遷移。因此,人們需要探索一種既能保證牧民正常放牧,又能讓牛群免被獅子襲擊的措施,才能最終避免獅子遭到報復性獵捕。

在牛身上涂上假眼睛,保護牛群的新方法

近日,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悉尼分校、澳大利亞塔龍加自然保護協會和博茨瓦納捕食者自然保護組織聯合進行的一項研究表明,往牛身上涂上假眼睛,可以有效保護它們免受獅子的襲擊。

圖:研究人員為一只牛涂上假眼睛

這項研究是在博茨瓦納奧卡萬戈三角洲地區進行的。在這個地區,牧民和野生動物之間的沖突比較激烈,因為包括獅子在內的食肉動物襲擊牲畜的現象十分常見,而作為回應,牧民會通過射擊、下毒等方式殺死捕食者。報復性獵殺也成了近20多年來奧卡萬戈三角洲獅子數量下降的最主要原因。

科學家與當地牧民進行合作,選取了14個遭到獅子襲擊的牛群作為研究對象,將其分成三組: 第一組牛的屁股上被科學家涂上假眼睛,第二組牛的屁股上被涂上簡單十字標記,第三組牛身上不做任何涂色處理。這些牛都被圈養,而且在同一地區覓食并以相似的方式移動,這說明它們 面臨被獅子捕食的風險幾乎是相同的。科學家觀察并記錄這些牛被獅子捕食的情況。

圖:身上涂有假眼睛的牛

在過去4年里,一共有2061頭牛參與了這項研究。其中,683頭牛的屁股上涂上了假眼睛,543頭牛的屁股上涂上了簡單的十字標記,835頭牛的身上沒有涂色。統計結果顯示: 4年時間里有15頭身上沒有涂色的牛被獅子獵捕,約占1.8%;有4頭被涂上十字標記的牛被獅子獵捕,約占0.7%;而被涂上眼睛的牛中,沒有一頭被獅子滅掉,機率為0。

圖:科學家專門設計的假眼睛印板,操作簡單

這項研究的結果表明,在牛的身上上涂上假眼睛,可以有效降低獅子攻擊的欲望。那麼,這其中有什麼科學道理呢?其實,這和獅子的捕獵特點有很大關系。

獅子的捕獵特點

在非洲,獅子無疑是陸地上最強大的食肉動物。但作為一個體型龐大的捕食者,它們卻有一個劣勢:相對于各種有蹄類獵物而言,獅子的奔跑速度并不夠快,而且耐力較低。這注定獅子不能像獵豹那樣成為一個追擊型獵手,而只能成為一個伏擊型獵手。

圖:一只獅子在尋找目標

獅子的大多數狩獵行動是在黎明、傍晚的弱光條件下以及光線更弱的夜間進行的。在白天,獵物能夠更好地看清周圍的環境,獅子會處于不利地位。為了不驚動獵物,獅子常采取兩種措施: 一是提前蹲守在某個位置,等待獵物的到來;二是從獵物的背后悄悄靠近獵物。這些措施都可以彌補獅子速度不夠高的問題。大多數時候,獅子會在距離獵物10米左右的位置發動攻擊,這時更容易把獵物捕獲。

圖:獅子捕野牛

在狩獵的過程中, 獅子最擔心的就是在發動襲擊前獵物發現了自己。這意味著獵物會提前做好準備,狩獵很可能失敗——無數次失敗的捕獵行動讓獅子深刻明白了這一點。而在牛的屁股上涂上眼睛正是利用了獅子的這種心理—— 當獅子打算從牛的背后發動襲擊的時候,突然看到一雙「眼睛」盯著自己,于是只好放棄狩獵,或者把目標轉向真正背對自己、身上沒有假眼睛的牛。

圖:從后面看,牛屁股上的假眼睛可以說是以假亂真

值得一提的是,實驗中身上涂有簡單十字標記的牛,比身上涂有眼睛的牛更容易被獅子捕,但比未做任何標記的牛更難被獅子捕。這一點令科學家覺得很意外。這說明這些 醒目的非眼睛形狀的標記也可能讓獅子變得更謹慎,從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護牛免于被襲擊。

貓科動物也會利用假眼睛保護自己

或許你會覺得獅子把牛身上的假眼睛當成真眼睛有些好笑,但我們要明白,動物對事物的認知能力不如人類那麼強。在牛身上的假眼睛阻止了獅子的襲擊時,一些貓科動物也在利用假眼睛保護自己。

圖:老虎耳朵后面的兩片白色毛發

如果你對貓科動物的外形特征有足夠的了解,你就會發現,在老虎、猞猁、虎貓等貓科動物的兩只耳朵后面,都長著一片白色的毛發。關于這兩片白色毛發的作用,科學家提出了一種「假眼睛」理論。 這種理論認為,貓科動物耳朵背后的兩片白色毛發,會讓其他動物覺得是兩只眼睛,從而可以阻止后者發動偷襲。這個道理和牛身上的假眼睛打消獅子偷襲的念頭類似。

總結

通過科學家的實驗,我們可以看出,往牛身上涂上假眼睛的確可以明顯地降低被獅子捕食的機率。 這種方式成本低廉、效果顯著,不僅保護了牛,也讓更多的獅子免遭人類的報復性獵捕,有助于人和獅子和諧相處,因此可以在更大的范圍內推廣。

不過,科學家提醒我們,這種方式或許并不能完全消除牛被獅子捕食的風險,因為 目前還不清楚如果給獅子足夠長的時間,它們能否識破真相。


用戶評論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