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四千米以上,這里并非生命的禁區,反而是許多動物的天堂。最著名的高原動物是兩種偶蹄類,第一種是能在高原上高速奔跑,挑戰哺乳動物極限的 藏羚羊;第二種是幫助人類創造了文化與歷史的 藏牦牛。
牦牛是青藏高原上最常見的動物,不僅有野生的,還有牧民們飼養的。 牦牛可謂渾身是寶,因此在藏族人民心中,它就是「神牛」。神上加神的是,在青藏高原一些人跡罕至的地方, 還有一種「黃金神獸」,它們身披「金甲」,游走在冰川之間,仿佛是一群精靈不小心掉落凡塵。 它們就是青藏高原最珍稀的動物——金絲牦牛。
神奇牦牛
偶蹄目被譽為動物界中最厲害的家族,為何這樣說?因為它們代表了哺乳動物在各種極限環境下的生存能力。 比如沙漠之中,人類根本無法長期生存,但駱駝可以做到;再比如高原之上,喘口氣都費勁, 牦牛卻能馱著重物在此之上長途跋涉。也難怪,它們一個叫「 沙漠之舟」,一個叫「 高原之舟」。
牦牛屬于 偶蹄目反芻亞目牛科的成員, 是一種非常古老的物種。早在 300萬年前,牦牛的祖先 廣泛分布于亞歐大陸的 東北部,隨著環境變化不斷縮小,最后僅留下一支遷往青藏高原,并在此安家落戶。為了適應高原生活, 牦牛的身體結構比起其他牛類來說,有極大的差別。
首先是它們的外貌就和大部分牛不一樣。 牦牛長著很長的毛,尤其是腹部,長毛都可以拖到地上,將自己的腳全部隱藏或者只露出一小截, 看起來牦牛個個都是「小短腿」。牦牛的蹄子和大部分的牛也不一樣,它們的 兩瓣蹄子比較像巖羊,可以分開然后夾住巖石,在陡峭的山峰上攀爬。 一般牛的尾巴都很細也很短,只在尾端有一小撮毛,但牦牛的尾巴很大一串,和馬尾很像,因此也有「馬尾牛」的稱呼。
其次就是內部的差別, 作為高原動物,牦牛擁有世界上最強的肺,其肺活量是其他牛的兩倍,血紅蛋白含量更是哺乳動物中數一數二的數量級。牦牛雖然不是牛科家族里體重最重的,但它的 心臟絕對是最大的,牦牛的心臟供血能力遠超過所有的牛,這也讓它在極其惡劣的高原生活得自由自在。 牦牛能承受零下40度的低溫,卻無法忍受15度以上的「高溫」,這是因為它的汗腺沒有其他牛發達,注定了它一輩子都不能下高原。
牦牛還有個與其他牛不同的地方,讓它獨具一格。 其他牛的肋骨為13對,而 牦牛的肋骨有14對。在四川的 金川縣還有一種多肋骨牦牛, 它有15對肋骨。 牦牛肋骨與它的肺有關,因為它一次吸進去的空氣體積是其他牛的兩倍,肺部的膨脹很大, 如果只有13對肋骨,牦牛呼吸時肺部會擠壓到其他內臟。
高原之舟
這樣神奇的牦牛,自然引起了高原人民的注意,他們 馴化了野生的牦牛,將其作為高原上重要的動力來源。牦牛也是不負眾望,在各方面全面發展。
牦牛的皮毛,是高原人民的重要保暖來源,藏族人用牦牛毛編織出的衣物,能夠抵抗高原的嚴寒。牦牛的奶含有大量的脂肪,藏族人從中提煉出 酥油,被譽為「東方黃油」,也是高原地區重要的油脂來源。就連 牦牛的糞便,也是極好的燃料,藏族人將牦牛糞便制成餅狀曬干,在高大喬木較少的青藏高原,這是重要的能源。
牦牛的承重能力很強,一次可以運輸上百公斤的貨物。 唐宋時期,在中國西南地區開辟了一條重要的貿易通道——茶馬古道。
雖然這條路的名字里沒有牦牛,但是牦牛在其中發揮的作用是很大的。在低海拔地區,人們用馬將茶葉朝高原地區運輸,很快馬會承受不住高原的環境, 這些任務被轉移到牦牛身上。
茶葉是果蔬匱乏的高原地帶重要的維生素來源,正是有牦牛的貢獻,才會有一種高原美食 酥油茶誕生。
因此在藏族的文化里,牦牛有著神圣的地位,尤其是人工飼養的牦牛里面會出現 白色個體,這被認為是神的化身。只不過這個時候,大家都不知道, 還有一種稀有的牦牛,隱藏在冰川之間。
金絲牦牛
金色的牦牛以前一直存在于藏民們的傳說里,很少有人看見過它。直到30年前,有牧民說自己親眼目睹了金色的牦牛,動物學家們懷著好奇的心去尋找, 最后在羌塘地區找到了數量極少的金黃色牦牛。動物學家將其命名為金絲牦牛。
金絲牦牛外形上和一般牦牛沒有什麼區別, 唯一的區別就是它一身黃金甲般的長毛,在高原陽光強烈的照射下,如同黃金打造的神獸。 「金絲」二字會令人想起我國國寶金絲猴,立刻顯得高端大氣上檔次。但是動物學家解釋到,金絲牦牛與野牦牛的關系可遠比金絲猴與一般猴子的關系近。 金絲牦牛很有可能不是一個單獨的物種,而是野生牦牛的變種。
所謂 變種就是一種 生物發生了基因突變產生了新的性狀,這個突變的個體并沒有被淘汰,而是正常地參與了繁衍,將這個突變的基因傳遞下去,于是這個性狀就出現了穩定遺傳。
牦牛的繁殖策略和大部分動物一樣,擇優錄取, 一只雄性牦牛在經過殘酷的格斗后,享有多頭雌性牦牛的交配權。而金色的毛發并不影響牦牛在高原上的生活,所以它們的后代基本上能存活,時間一久就 形成了金色種群。
想要徹底搞清楚金絲牦牛與野牦牛的關系,還得通過基因比對完成。 只是這種牦牛太稀少了,全青藏高原乃至全球應該不足300頭,因此不敢貿然對其進行DNA提取。
金化原因
生物學家 達爾文的 物種起源提出,沒有無緣無故冒出來的動物,它們都是別的物種進化來的,而進化的關鍵就是基因變異。
金絲牦牛是普通野牦牛的變種,這種變種情況在生物界屬于正常現象,并非我們意義上的基因缺陷導致的疾病。比如 秦嶺地區生活著一群棕色的貓熊,它們是一般秦嶺大貓熊的變種,灰色沒有影響它們的生活,得以遺傳下去。再比如 白虎,它是 孟加拉虎的白色變種,而不是白化病個體,不同的是, 白虎在野生環境下無法生活,因此它們都生活在人工環境里。
因此根據這些變種動物推測, 金絲牦牛是野生的牦牛發生了變異,誕生了金色的個體。而牦牛這種動物,在青藏高原上的天敵很少,金色毛發更不會影響其生活, 因此金色牦牛可以平安長大,成年后參與了繁殖。
金絲牦牛的數量稀少,很有可能是它們分化出來的時間還很短,不過比起其他野生動物的變種,它們的數量其實算很多了,比起自己的同族當然顯得很稀有。
另一種說法則是, 金絲牦牛是野牦牛的返祖現象,因為根據古生物學家的研究表示,牦牛的祖先很有可能不是黑色。根據動物分析,黑色毛發一般都不是常見的顏色,反而是變種會出現的性狀,比如黑豹、黑狼等。他們推斷, 可能現在的黑色牦牛才是變種,金絲牦牛很有可能是偶然間兩個攜帶古老基因的牦牛交配產生的。
金絲牦牛主要集中在 羌塘地區,因此動物學家認為,這里很有可能是 金絲牦牛的發源地。在一次觀察的時候,動物學家發現了 30多頭的個體組成的牛群,其中還有幾頭小牦牛,聯系這些年并沒有發現金絲牦牛的尸體, 可見目前金絲牦牛的數量是在穩步增長的。
黃金般的好運氣
不得不說,金絲牦牛的運氣真的很好,它們被發現得很晚,在此之前從來沒人見過它們,所以它們幸運地躲過了盜獵最猖獗的時候。 全世界有大約1600萬頭牦牛,其中有1500萬頭在我國,這其中只有大約3至5萬頭的野生牦牛,曾經野牦牛遍布青藏高原。
除了人工飼養的牦牛侵占了野牦牛的生存空間, 盜獵是野牦牛面臨的最大威脅。野牦牛的體型比家養牦牛大,牛角更加挺拔有型,是一些收藏家的最愛。有利益就會有人鋌而走險, 獵殺大量野牦牛,取走它們的牛角。就如殺掉大象只為了象牙,殺害藏羚羊只為了皮毛和角。
在這樣的獵殺之下,活下來的是牛角較小的野牦牛, 這就導致現存野牦牛的體型出現了「縮水」。有時候它們和家養的牦牛混在一起人們都分辨不出來。
金絲牦牛很幸運,它們主要在 4000到6000米的海拔上, 伴隨青藏高原中大量的冰川生活,這些地區是人類很難到達的,自然也沒有人發現它們。在繁殖季節金絲牦牛才會來到開闊地帶,因為小牛犢可能承受不住冰川的寒冷。這樣的神秘行蹤讓其躲過了當年最嚴酷的盜獵。 而三十年前,我們正在嚴厲打擊偷獵現象,這個時候被發現的金絲牦牛,直接成為了重點保護對象。
未來保護
如果沒有盜獵分子, 野牦牛的天敵就只有西藏的狼群。西藏狼群有兩種, 一種是藏狼,它是中國狼在高原上的種群; 另一種是喜馬拉雅狼,這是一個生物學上還沒有劃定的灰狼亞種。
野牦牛的體重在 1000公斤左右,一只狼的體重僅有 40公斤,所以狼都是成群捕獵。牦牛不分公母都長有角, 雄性野牦牛有極強的領地意識,而帶仔的雌性野牦牛具有極強的攻擊性, 狼群也不敢隨意招惹青壯年野牦牛。
金絲牦牛的體型與普通牦牛沒有什麼差別,狼群同樣不敢惹, 并且它們生活的地勢比較陡峭,海拔很高還隱藏在冰川里,遇上狼的機率很小。只有在繁殖季節,小金絲牦牛出生的時候,狼群會攻擊孱弱的牛犢。
不過因為狼群同樣會對人類的牛群造成威脅,上個青藏高原上的狼被打擊后數量急劇減少,到現在都沒有恢復,所以對于金絲牦牛來說, 狼群的威脅越來越小。它們現在最大的威脅來自于 全球變暖,冰川融化。
世界上的冰川大部分集中在南北極,人們經常忽略, 青藏高原有著陸地上最多的冰川。金絲牦牛從野牦牛里面分化出來,已經適應了冰川上的生活,所以它面對的最大危險就是冰川減少,它們不得不向著高海拔繼續遷徙尋找冰川。 海拔越高空氣就會越稀薄,就算是高原之舟的牦牛,也不可能無限承受高海拔。因此金絲牦牛未來的保護, 主要是針對其棲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