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時候,那些我們認為十分弱小的動物,在面對強大的對手時也能夠爆發出極為強大的力量。下面要說的一種動物,在我們看來是很不起眼的,但是卻有一位攝影師捕捉到了它爆發出「巨大潛力」的時刻,不由得讓人感嘆生命力量的強大。
沖破阻攔的蛇鰻
提到 鰻魚,想必很多朋友都不會陌生。這種生活在海中的細長魚類自古以來就是一種海邊的美味,可以做成鰻魚飯、烤鰻魚等等。不過可供食用的品種也只是其中一部分,整個 蛇鰻的「家族」可是足足有 200多種呢。
對于生活在內陸的朋友們來說,這些魚類看起來像是黃鱔或者泥鰍,也如它們的名字形容的那樣,像一條蛇。蛇鰻本身是 肉食性魚類,但是也會成為其他捕獵者的食物,比如 蒼鷺這樣的水鳥就會捕食蛇鰻。
大自然形成的食物鏈似乎是無法反抗的,但是一位攝影師卻在無意中拍到了一幕令人震驚的畫面: 一只蒼鷺在飛行的時候,脖子上竟然掛著一條蛇鰻。
在人們仔細觀察這張照片之后就更加震撼了,因為 那條蛇鰻居然是先被蒼鷺吃了下去,然后從蒼鷺的肚子里鉆了出來,奮力逃出生天,把自己的天敵給開膛破肚了!而且,那只被開膛破肚的蒼鷺,居然拖著半條蛇鰻,也還可以繼續飛行。為什麼蛇鰻能夠有這樣的能力?這還得從這種魚類的生活習性開始說起了。
蛇鰻的強大之處
蛇鰻是一種 十分「貪婪」的動物,它們 特別喜歡吃蟶、蛤等貝類,基本上都待在海底捕食,并且還有一手「鉆洞」的絕活,能夠躲在沙子里等待著獵物的來臨。因此, 蛇鰻進化出了十分尖利的吻部,能夠快速地在海底挖洞,力量和技巧兼而有之。
而且,蛇鰻在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到來時,還能夠利用這個技能去「逃出生天」,我們看到的那一組照片,就是蛇鰻利用自己的挖洞能力做到的,它 在蒼鷺的肚子里利用自己尖尖的吻部去在破開了內臟和皮膚。
其實,蒼鷺這樣的水鳥也并不是經常去捕食蛇鰻這樣相對于它的體型顯得比較大的獵物的,它更喜歡的是那些體型更小的魚蝦、貝類,這說明它 在捕食蛇鰻的時候也比較饑餓了,才會選擇吃掉這樣一條對于自己來說比較大,甚至有些危險的魚類。
所以從本質上來說,這是一場蒼鷺和蛇鰻進行的 「求生欲」之間的對抗,只有足夠強大、執著和幸運的那一方才能夠最終獲得勝利。那麼, 這條蛇鰻最終真的贏了嗎?動物學家們在經過觀察之后,也得出了自己的結論。
這條蛇鰻雖然成功鉆穿了蒼鷺的肚子,但是依然有一半的身子還留在里面,我們無法判斷它的那部分是 沒有力氣了,還是已經開始 腐爛了。而蒼鷺即使是肚子上破了一個洞,也在正常地進行飛翔,這 至少說明這個洞并不算是致命傷。
蒼鷺能夠等待事情出現轉機,但是蛇鰻卻是一種 需要在水中生活的魚類,即使已經從肚子里出來,也要剛好掉進水里才有機會活下來,何況是現在這樣吊在空中飛來飛去呢?由此看來,這條蛇鰻雖然已經做到了前所未有的事情,但還是 兇多吉少。
為了生存的努力
其實研究者們不是第一次發現蛇鰻有這種「開膛破肚」的行為。在一些將蛇鰻作為食物的魚類身體里,我們能夠發現 一些蛇鰻在鉆出來了一部分之后又窒息而亡,它的身體逐漸和這些捕食者的身體生長在了一起。
總體來說,蛇鰻雖然會嘗試這種逃生方式,但是它的 成功率卻并不高。這究竟是蛇鰻有意地 對付天敵的方法,還是只是因為到了一個 黑暗、封閉的環境之后, 激發了蛇鰻的「挖洞本能」呢?目前這還沒有定論。
不過,在自然界中我們能夠確定很多動物的行為確實是為了傷害天敵、保護自己。比如一些動物會在天敵來臨的時候選擇舍棄自己的一部分來吸引敵人 注意力,比如在海參、壁虎等等;一些動物身上自帶「武器」,能夠讓眾多敵人望而卻步,比如 豪豬、刺猬、蜜蜂等等;一些則會 在關鍵時刻釋放出自己深藏的「彈藥」,打敵人一個「猝不及防」,比如臭鼬、烏賊等等。
由此可見,求生欲是動物與生俱來的本能,為了繼續在這個美麗的世界上活下去,生物們都付出了多麼大的努力啊。
海洋生物的最大威脅
蛇鰻為了生存下去,就連被天敵吞進了肚子里都要努力掙扎,但是卻 依舊面臨著嚴重的生存危機,那就是來自人類的威脅。鰻魚是一種肉質鮮美的魚類,歷來都是 人們餐桌上的常客。
但是隨著 人們需求量的增加、海洋環境的變化、海水的污染等等,人們傳統上習慣食用的 日本鰻鱺、歐洲鰻鱺等都在逐年減少, 日本近年來的鰻魚捕撈量更是不斷地創下歷史新低。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們應該怎麼辦呢?
一些人認為,當務之急是 改善海洋環境,消除人們過量捕撈的現象,讓鰻魚能夠在合適的環境里休養生息, 逐漸恢復種群數量。對于人類來說這并不是一種不可或缺的食物,因此即使是不吃也是可以接受的。
但是另一些人認為,食用鰻魚是一種 重要的飲食文化,不能夠輕易地放棄,我們可以 食用其他類似品種鰻魚,比如那些種群數量沒有受到威脅的花鰻、美洲鰻等等,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看起來,人們短時間內還沒有辦法達成共識。
保護我們的海洋
因為人類的活動而有了生存危機的可不止是鰻魚一種,還有許許多多的海洋生物都在工業化時代之后數量銳減。人們確實通過各種各樣的產品、工具為自己帶來了便利,但是卻 沒有注意到自己對于大自然的影響有多大。
等到我們發現自己的行為有什麼后果的時候,事情已經變得 難以挽回了。比如我們的海洋垃圾,如今已經形成了一座漂浮在海上的「垃圾島」,甚至比兩個美國德克薩斯州的面積都大, 對海洋生物的生存造成了極大的威脅。
除了這些難以被降解的塑料、玻璃垃圾之外,人類還向海洋中 排放大量的污水,還有 泄露的原油等等,這些都會殺死海洋中的生物。
除了這些直接的污染,還有不少影響是逐漸產生的,比如全球變暖引起的海平面上升問題,除了會影響低海拔地區和近海生物之外,也會 讓海水的溫度發生變化,海洋生物大量遷徙,比如科學家們已經發現 帝王蟹開始向著南極海域移動了。這種變化,必然會對原有的海洋生物格局造成極大的影響, 勢必要引起我們的注意。
結語
海洋是生命最初的搖籃,時至今日也是 地球整體自然環境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我們的大氣層必須要通過海洋來進行 水循環,沒有大氣我們的生命顯然也是沒有辦法繁衍生息下去的。
人類也需要海洋為我們提供大量的資源,我們自古以來的文明發展就離不開海洋的幫助。試想要是沒有開辟 海上的新航路,那麼來自于美洲的玉米、土豆、番茄等作物都無法推廣開來,人類的數量如今還會這麼多, 生產力還會這麼發達嗎?
對于生活在這個地球上的每一個人來說,保護海洋環境都是我們應盡的責任。即使沒有住在海邊,我們也可以通過 少用塑料制品、減少出行的碳排放等方式來保護我們的海洋環境。
盡管現在污染已經造成,但是只要我們從現在開始齊心協力,那麼至少還是能夠彌補一部分錯誤,并且不讓這些錯誤再繼續發生。相信只要人們的觀念得到了改變,那麼我們的世界也能夠一點點朝著更好的方向去發展, 人類的未來還是值得期待。